本文简介:本文内容全部来自于刘润·问道全球-肯尼亚精华集,版权贵刘润所有。眼界网转发此内容,只为大家开开眼界!

这个世界的未来,也许会属于非洲

是“内卷”,还是“迁徙”?

在世界的另一片大陆上,这样的故事,每年都在上演。 在东非的土地上,每年都有数百万头的角马、斑马、羚羊,要进行一场史诗般 的迁徙。因为原本的水草不再丰美,它们必须要动身,去往下一片栖息地。但 是,在这条路上,横亘着一条天河。马拉河。河里,是早已等候多时的鳄鱼。 于是,每一头角马,都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

A)留在原地。

继续内卷。和所有同伴一起,争夺越来越少的资源。在无休止 的存量博弈中,慢慢饿死。

B)过河。迁徙。

到对岸去。那里有丰美的水草,有全新的增量。但是,你必 须接受在过河时,会有不小的概率,被鳄鱼撕碎。 2025 年,很多人,也在面临这样的抉择。要么,原地卷死。要么,过河求生。 于是,我和“问道全球”的同学们,来到了肯尼亚。来亲眼见证“大迁徙”。来 寻找一些问题的答案。 经过了长时间的飞行,带着一肚子的困惑,我们终于踏上了这片古老的大陆。 虽然还没有太多的接触,但我们都有了一种强烈的感觉。 这个世界的未来,也许会属于非洲。为什么这么说? 请允许我,和你分享。


01 超过一半的人,在 25 岁以下

你知道,肯尼亚有多少人口吗? 大约 5600 万。 这个数字,只相当于中国一个中等规模的省份。但真正让人羡慕的,是它的人 口结构。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肯尼亚 0-14 岁的人口,约占总人口的 38.7% 。15-24 岁 的,约占 19.6% 。也就是说,这个国家,有超过一半的人,年龄在 25 岁以 下。 这是一个“年轻到可怕”的国家。 走在首都内罗毕的街头,你看到的,是一张张朝气蓬勃的年轻面孔。他们的眼 睛里,是对未来的渴望。在老龄化的社会里,你是很难感受到这种扑面而来的 生命力的。他们是真正的“数字原住民”。家里可能没有电视,但大概率会有一 部手机。他们从小看着 YouTube ,玩着 Facebook ,渴望着和世界同步。 如果再把视角拉到整个非洲大陆,有预测说,到 2100 年,全球人口达到 100亿的时候,非洲将会占到 40 亿。也就是说,在本世纪末,全世界每 10 个人里,就有 4 个是非洲人。

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也很粗暴。因为,日韩不愿意生育,欧美不愿意生育。但非洲,依然愿意生育。
这就意味着,未来,更多未被满足的需求,在非洲。更多的劳动力,在非洲。
更有可能爆发式增长的消费市场,在非洲。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世界的未来,有可能是属于非洲的。
但是,我们来到非洲,不只是为了“看一看”这个有可能的“未来”。
就像一位同行的企业家忍不住感慨的那样,今天的非洲,就像是 80 年代的中国。我们现在来到这里,就是为了品尝第一口最新鲜的竹笋。
那么,这口竹笋,该怎么品尝?
最重要的,是理解,尊重,甚至拥抱它的“不同”。


02 高速公路没人走,普通公路却水泄不通

从内罗毕的国际机场出来,我们见到了一条崭新、平坦、拥有现代化收费站的 高速公路——内罗毕快速路

收费站的指示牌上,印着熟悉的“ETC ”字样。
这一刻,你会有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就好像,并没有离开中国。
但奇怪的是,这条路上,并没有什么车。反倒是下面那条尘土飞扬的普通公路,挤满了各种各样的车,堵得厉害。
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路,是好路。
这条高速公路,是中国公司用“BOT (建设-经营-转让)”模式援建的。简单来说,就是中国出钱修路,然后在未来几十年的特许经营期内,通过收费的方式来收回成本并实现盈利。这是一种了不起的创新。它让那些原本不可能建成的基础设施,变成了现实。
但是,它还是有点贵。
收费,大约是每公里 1.5 元人民币。从机场到市区的 30 公里,要花将近 45 块钱。要知道,在肯尼亚,很多人的月收入,可能也就只有 1000 元人民币。这个价格,对他们来说,还是挺奢侈的。
于是,一个魔幻的场景就出现了。
一座为了“效率”而生的现代化设施,却因为“价格”而被大多数人放弃。
它用一种极其直观的方式告诉你,你不能用自己世界的那套逻辑,去想当然地理解另一个世界。

而在来肯尼亚的路上,我们已经被这句话教育过了无数次。


03 你可以带水过安检,但要用膝盖开水龙头

比如,在埃塞俄比亚航空的飞机上,距离降落已经只有 12 分钟了,空乘们还在 不紧不慢地为乘客添加咖啡。 在中国的航班上,这是不能想象的。我们习惯了,提前 30-40 分钟,就“收起 小桌板,调直座椅靠背”。

比如,在埃塞俄比亚转机的时候,我们下意识地把瓶装水拿出来,准备扔掉。
但安检人员挥手示意,你可以直接带进去。
原来,我们习以为常的“铁律”,也可以是另外一套。

这些瞬间,都在不断提醒我们,规则,常常只是一种被验证过的“选择”,但不一定是唯一的“真理”。很多我们以为的“国际惯例”,可能只是“中国特色”。
理解这些“特色”背后的取舍,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学习。
而在抵达肯尼亚之后,一个更有意思的设计,出现在了路边的公共洗手池。


04 欧洲有 70%的鲜花,都来自肯尼亚

是的。欧洲的后花园。
这是一个比喻。也是一个商业事实。
肯尼亚,是世界第二大鲜花出口国。它地处赤道,却因为平均 1600 米的海拔而气候凉爽,日照充足。所以,是种植玫瑰的绝佳之地。今天,欧洲市场上,有 70%的鲜花,都来自这片东非的土地。
这个简单的数字,刷新了我们对肯尼亚在全球分工中角色的认知。
它并不是一个与世隔绝,等待救援的大陆。它早就深深地嵌进了全球化的供应链里。而且,是在对物流、冷链、品控都有极高要求的鲜切花领域里。一朵在 肯尼亚农场清晨采摘的玫瑰,可以在 48 小时之内,出现在荷兰的鲜花拍卖市 场,然后被送到欧洲任何一个城市的人的手中。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真的很难想象,遥远的非洲,其实也有机会和我们产生 紧密的联系。 因为鲜花,已经让肯尼亚进入了全球的农业供应链。 但是,真正让中国企业家感到兴奋的,是这里一个“中国式”的成功密码。


05 能插 5 张卡的手机,成为了非洲之王

在内罗毕的街头,有一个品牌的广告牌,无处不在。在市场占有率上,苹果和三星,都不是它的对手。
这个品牌,叫 Tecno,来自中国的传音控股。
十年前,第一次听说传音的故事时,我听到的版本,是“专门为非洲用户优化美颜算法,能拍清深肤色用户的五官”。
但这次来,我才知道,这很可能不是它成功的核心。真正的核心,是它有两个“杀手级”的功能。

第一,是多卡槽的设计。

在肯尼亚,不同电信运营商的套餐极其复杂。什么白天包,夜间包,家庭包。 为了省钱,一个人有好几张 SIM 卡是常态。传音的创始人,亲自在非洲的大街 小巷跑了无数遍,亲眼看到人们在没完没了地换卡。于是,他们推出了能同时 插 4 张,甚至 5 张 SIM 卡的手机。

第二,是超大的扬声器。

非洲的很多公共场所,环境嘈杂。两个人说话,都像在吵架。传音手机的扬声 器声音巨大,确保你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听清电话。 这两个功能,其实没有一个能称得上是“高科技”。但它们确实是本地用户最真 实、最迫切的需求。 在商业的世界里,技术的比拼,首先得是洞察的比拼。 传音的胜利,就是一个关于“精准洞察”大胜“技术迷信”的故事。 而在它的背后,中国力量,也在这里规划着更大的布局。


06 图纸阶段,房子就已经卖完了

在内罗毕,你会看到大量的建筑工地,和一座座正在拔地而起的高楼。 但是,这些房子,其实并没有在售。因为全部都卖完了。 什么时候卖完的?

还在图纸上的时候,或者刚刚挖了个地基的时候,就已经卖完了。
对中国人来说,这一幕,是无比熟悉的。因为我们在 90 年代末,就见过这样的场面。
这是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是人们对资产增值的强烈渴望,是一个经济体向上发展的信号。同行的向导,还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一套近 250 平米的精装公寓,售价约 133 万人民币。如果出租,每月租金可以达到 1.5 万到 1.8 万,保证 8年回本。
但与此同时,这里的金融环境又极其“割裂”。
一方面,商业贷款的利率高达 17% ,中小企业极难获得发展资金。另一方面,
银行的存款利率,却能达到 7% -12% 之高。
机遇与挑战,希望与困境,在这里被压缩到了极致。
但无论如何,不管是盖楼还是修路,中国的资本和技术,都在深刻改变这里的天际线。
不过,想在这片土地上行走,你还得记住一个完全不同的生存法则。


07 一个人穷的时候,是没有志气的

“在肯尼亚,请你们记住一句话。你们,是行走的人民币。”

这是同行的向导告诉我们的第一句话。也是最重要的一句忠告。
每天出门,把护照锁在箱子里。吃早餐时,也把随身小包带上。不要把任何贵重物品摊开在酒店房间里,去考验人性。
因为,一个人穷的时候,是没有志气的。
你摊开来诱惑他,他不拿,都觉得心里痒痒。干了五六年的保姆,突然有一天偷走你家里的现金,都是很正常的故事。
这些话,听上去很刺耳。但确实也是对当地社会现实的客观尊重。
贫穷,会考验人性。但优越感,会隔绝人性。
承认这里的风险,放下不切实际的幻想,是在这里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课。
因为,这就是肯尼亚复杂的经济现实。
而比经济更复杂的,是这里的地缘政治。


08文化上青睐西方,经济上依赖中国

在肯尼亚,你会看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一方面,这里的人们,深受西方文化影响。他们看美国的电影,听欧美的音乐,用西方的社交平台。从心底里,他们更崇拜和向往西方世界。这和这个国家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另一方面,他们生活中目光所及的一切现代化设施,高速公路、铁路、港口、高楼大厦,又几乎都来自中国的投资和建设。
“我全都要”,就是很多非洲国家的生存智慧。
文化和价值观上,与西方保持亲近。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最务实的问题上,又紧紧拥抱中国,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理解了这层复杂的关系,你才能看懂在这里做生意的“棋局”。
但要真正下好这盘棋,最关键的,还不是你的棋艺,而是你的心态。


09只带“好奇之眼”,不带“偏见之镜”

我们去看一个新世界,很容易就会犯一个错误。
那就是,下意识地去“比较”,而不是去“发现”。
这条路,还没有我老家宽。这个东西,中国早就有了。
然后,在所谓的“收获”里,装下满满的自豪感和优越感。最后,因为“收获”实在太多了,竟再也装不下一丁点的“智慧”。
带着好奇之眼,你会觉得,“原来还可以这样”。带着俯视之心,你会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的”。
所以,这次出门,我再次反复提醒自己,只带“好奇之眼”,不带“偏见之镜”。

因为,这直接决定了,我们是傲慢,还是谦卑。是封闭,还是开放。是出来了,还是依然在家。
那么,当我们带上了“好奇之眼”,我们看到的非洲,究竟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10非洲粗糙,但生生不息

第一天的行程结束,我们看着远处的城市灯火,聊起了对肯尼亚和非洲的感受。

它很矛盾。
它有现代化的酒店,也有破败的铁皮屋。有昂贵的高速公路,也有拥堵的土路。有全球顶尖的鲜花产业,也有最原始的贫困。有无限的商业机会,也充满了现实的风险。
它不完美。或者,说得更直接一点。它很粗糙。
但是,在这种粗糙之下,你能清晰地感受到一种脉搏。一种,强劲的,野蛮生长的,不可阻挡的,生生不息的脉搏。
风平浪静的港湾,是出不了什么机会的。波涛汹涌的蓝海里,才有机会。
非洲不是一个供人观赏的盆景。非洲是一片正在被开垦的,充满生命力的热带雨林。
你不能西装革履地站在旁边指指点点。你必须换上雨鞋,拿起砍刀,亲自走进去。
这,才是“问道全球”的,真正的意义。


最后的话
“问道全球”肯尼亚站,就这样开始了。
但是,出去的目的,不是为了出去,而是为了回来。
看日本是如此。看美国是如此。看非洲,亦是如此。

我们来到这里,不是为了猎奇。更不是为了施舍同情。我们是带着中国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发展经验,带着今天中国商业世界最深的困惑,来寻找一个答案。
我们看到了一个似曾相识的过去,也看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未来。我们看到了野蛮生长的巨大机会,也看到了潜伏在暗处的种种风险。我们看到了商业逻辑
最朴素的本质,也看到了人性中最真实的光辉与幽暗。
所以,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会继续深入这片热土,去解码东非的韧性与狂野。
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在非洲,我重新理解了人性

夜幕降临肯尼亚内罗毕。 我在酒店,冷得打了个小喷嚏。没错,虽然到了非洲,但我一点都不热。不 信,你看这张图。我用 Uber 叫车,一位穿得严严实实的“黑人钢铁侠“,突 突突地骑了辆摩的,就来接我了。

白天,我们邀请了几位在这片土地上深耕多年的企业家,和我们分享他们的经验。他们当中,A 总做家电制造,工厂里雇佣了上千名本地员工;B 总从零开
始搭建本地电商平台,生意连接着肯尼亚的千家万户;C 总深耕跨境物流和海外仓,车队跑遍了东非的角角落落......
感谢他们的无私的分享,真的掏心掏肺。听完之后,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
想要在非洲做好生意,一定要懂得人性。


01 和饿着肚子的人,不谈道德

很多人对非洲的刻板印象就是:穷。

穷,要注意什么?
比如,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商业道德,在这里似乎不存在。
做家电制造的 A 总,给我们讲了个故事。他的公司刚成立时,请了一位本地的销售经理。这位经理能力非常强,能说会道,很快就帮他打开了市场,业绩做得特别好。这位企业家很高兴。觉得找到了一个得力干将。于是,不仅给了他很高的薪水、股份,还把整个销售部门都交给了他。

然后呢?这位被寄予厚望的经理,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卷走了公司账上所有能动用的钱。人间蒸发了。直到今天,这笔钱,都没有要回来。你可能想问,放弃大好前途,选择背叛,这是为什么?

你必须深刻理解人性当中最基础的需求:生存和繁衍。
当一个人还挣扎在生存线以下时,他所有的聪明,都会用在生存上。这时候,你和他谈忠诚,谈职业道德,谈长期主义,他不是不想听,而是他的大脑都会用来想一件事:如何活过今天。即便后来物质条件改善 了,他的思维也很难改变。因为“稀缺“会在他的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烙印,让他极度缺乏安全感。
在生存面前,道德也就成了奢侈品。

这不是在为某种行为辩护,而是承认一种现实。就像在中国经济刚刚起飞的年代,也曾经历过一个规则模糊、野蛮生长的阶段。先活下来,再谈体面,这几乎是所有后发地区发展的共同路径。
那怎么办?难道就因为有风险,就不授权,不相信任何人了吗?当然不是。


02 人性的漏洞,得靠制度来补

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

在诱惑面前,感情再好,承诺再多,都可能不堪一击。怎么办?

首先,是要靠法律。建立一个明确的行为底线。

遇到小偷小摸的事情,A 总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去跟对方理论,也不是托关系 找人,而是直接走法律手段。哪怕再慢,再耗时,也要走。为什么? 因为在肯尼亚一旦一个人犯法了,并且有了刑事诉讼之后,就会有档案记录, 这辈子就别想当公务员了。

嗯。听着还蛮耳熟的。所以,你一说要打官司,就超出了“丢点东西“的范 畴,变成会影响一生的污点。他的家里人会非常重视,立刻跑过来跟你协商。 其次,是要搭建数字化系统。用技术压缩“灰色地带”。

以前,库存是一笔糊涂账。今天盘点,明天就对不上了。到底是被偷了,还是 记错了,谁也说不清。有一套系统之后呢?所以进出库都必须扫码,库存每天 自动盘点,数据实时更新。它不评判对错,只记录事实,能让“灰色地带“无 处遁形。这样一来,人性的贪婪就失去了下手的空间。

最后,一定要有专门的安保部门。用监督铲除“侥幸心理”。 公司里成立专门的安保部门。由最信任的同事负责,仓库里还装满了高清摄像 头。一旦发现丢了东西,第一件事不是开会骂人,而是调取监控。这样一来, 就能做到不冤枉一个好人,但也绝不放过一个坏人。并且有了严格的监督之 后,那种“做了坏事应该不会被发现吧“的侥幸心理,也自然会消失。 A 总跟我说,这样一来,他们丢东西次数明显少了很多。

你看,当人意识到做坏事是没有成本的时候,他们自然会更倾向于眼前能拿得 到手的利益。解决办法就是,靠一个好的制度,让好人,没有机会变成坏人。

而想要更加彻底理解非洲人,有一个词一定绕不开,那就是:部落。


03 我们的集体是国家,他们的集体是部落

在中国,我们会说“公私分明”,但在非洲,你可能要先学会“部落分明”。 比如,招人时,千万不要把两个敌对部落的人放在同一个项目组。要不然,这 两个人可能会从第一天开始,就处处作对,互相拆台,让整个项目根本没法往 前推进半步。 你可能会问,都是同一个国家的,为什么部落之间的隔阂会这么深。甚至会互 相仇视?因为他们的国家是“拿尺子画的”。


先来看欧洲,你会发现大部分国家的国境线都是弯弯曲曲的。

为什么?这是因为这些欧洲国家主要是根据自然条件,也就是山川河流的走向形成的。比如法国和西班牙两个国家长达 430 多公里的国境线,几乎完全沿着比利牛斯山脉的山脊来划分。但是你一看非洲,就会发现很多国家之间的国境线就是一条直线。
比如:埃及和利比亚,埃及和苏丹的国境线,就特别明显。
在殖民时期,欧洲的殖民者们,根本不关心这片土地上的人文,历史和部落分布。他们只是拿出地图和尺子,大笔一挥,一条直线,就成了一条国界。想象
一下,可能昨天晚上,你和你姑妈还在同一个院子里吃饭,第二天早上醒来,一条看不见的国界线,就从你们家中间穿过。从此,你们分属两国,两两相
望,再也见不着了。更残酷的是,这种划分,常常会把两个世代为敌的部落,强行圈进同一个国家里。
国家,公司在他们来看,不是他们归属的集体。部落的利益和荣誉才是第一位的。
理解了部落,你才能理解他们看似“不专业“的行为,比如,不守时。


04不守时,是因为复杂的人际关系

在肯尼亚人眼里,时间不重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重要。什么意思?


比如,如果你和一个肯尼亚人,约好下午三点在咖啡馆见面。到了三点,他没来。三点半,还没来。你打电话过去,他很可能正在电话另一头和别人谈笑风生。你可能会很生气,觉得他不尊重你。但在他看来,这再正常不过了。因为他在来的路上,遇到了他的一个朋友。对他来说,停下来和朋友打个招呼,聊上几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他绝对不会因为一个“约定“,就匆忙地对朋友说:“对不起,我有事,得赶紧走。“

他会觉得,咖啡晚点喝没关系,反正你会在那里等我。但如果我怠慢了我的朋
友,那就损害我的关系网络。


再举个例子,我有一个朋友,曾经参加过一次在非洲举办的联合国大会。结果呢?中国代表都准时到了,但非洲代表晚了至少一个小时才到。怎么样?是不是有点震惊?按理说,这么正式的场合,甚至应该早点到,起码要准时到。但在很多非洲人看来,迟到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


更多信息,还是自己查看有图文的PDF版本吧。

「刘润·问道全球-肯尼亚精华集.pdf」,点击链接或复制整段内容,打开「夸克APP」即可获取。 /~bc0f38gbeW~:/ 链接: https://pan.quark.cn/s/684482a15645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